1.《以学生为中心讲好一门课: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三思”与“三讲”》
作者系刘一博,作者单位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载于《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6期
(相关资料图)
推荐理由:以学生为中心是新时代讲好思政课的目标导向。作者从实践经验出发,提出思政课教师应把“教材导向什么”的价值维度、“学生需要什么”的对象维度和“运用什么手段”的路径维度统筹起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要求,需要在时代热潮中思“危”,直面隐忧挑战;在他者镜像中思“退”,明确角色定位;在大格局构建中思“变”,找寻应对之道。进而深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金课”方法论,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关切的精准对接来讲“深”,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引导来讲“透”,注重满足学生真实需求的多维供给来讲“活”。
2.《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供给论析——基于新时代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分析》
作者系闫方洁、郝敏,作者单位系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载于《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7期
推荐理由:以学生为中心讲好思政课,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学生的精神需求新变化与教师“教学供给”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当前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本文系统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精神需求的特点,即同宏观社会发展与微观生活情境紧密相关,在认知上表现出高阶性理论需求,在认同上表现出对彰显自我意识的强烈需求,在话语上表现出感性化叙事需求,进而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在精准研判学生需求基础上,优化“教学供给”:以理性鲜活的观点供给满足学生高阶性理论需求,以主体交互的模式供给满足学生彰显自我意识的需求,以灵活多样的话语供给满足学生感性叙事需求。
3.《算法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转向与优化》
作者系涂刚鹏、段港回,作者单位系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载于《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7期
推荐理由:当下,智能算法技术正深度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算法驱动下,思政教育的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传播和叙事空间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为革新思政教育叙事体系提供了新契机。与此同时,算法“权力跃升”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触发“信息茧房”致使叙事内容呈现固化,激发“圈层效应”致使叙事传播效能弱化,诱发“资本裹挟”致使叙事空间拓展窄化等。本文系统分析了算法时代思政教育叙事面临的变化和挑战,并提出了优化路径,即以人文之“力”驭算法之“魔”,以技术之“能”破算法之“茧”,以教育之“智”驱算法之“魅”,以监管之“笼”囚算法之“欲”。
(本报记者 刘亦凡 整理)
《中国教育报》2023年08月29日第9版
作者:本报记者 刘亦凡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