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8月23日电(赵健彤 刘舒)剪枝、打药、套袋……在沈阳市辽中区六间房镇马三家子村,花农李红林正在花棚中忙碌着。
“玫瑰属于多年生植物,种植养护省工省力。”李红林种植玫瑰20多年,对于玫瑰花的品种、技术和行情了然于胸,“我种的辽中玫瑰,花期可以控制到天,七夕的余温还没散去,还能卖个好价钱。”
在沈阳市辽中区六间房镇马三家子村,村民给玫瑰花套袋。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资料图】
作为沈阳市市花,辽中玫瑰因花朵饱满、色泽鲜艳受到人们喜爱。而在辽中玫瑰的主产地——六间房镇也通过大力发展玫瑰花产业,让当地百姓走上了致富“花路”。
“玫瑰之乡”让花香四溢
红色、粉色、白色、香槟色……走进六间房镇玫瑰种植大棚,花香扑面而来,颜色各异的玫瑰花娇艳欲滴。
六间房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空气湿润,因辽河形成的独特小气候,为玫瑰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当地县志就有“辽中栽植玫瑰如种田,夏初开花,红苞逐月开,连续不断,花放大于盘,香味迷人”的记载。到了清朝,辽中玫瑰花已被列为贡花,每年有成千上万枝贡奉宫廷。
“我们从菜农、粮农向花农转型,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据李红林介绍,1986年春,六间房镇马三家村农民王兴来在自家承包地建起花棚,此后,村民们看见玫瑰花的经济效益好,便开始自发性种植,宫廷供花由此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沈阳市辽中区六间房镇马三家子村,村民在修剪玫瑰花。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在政府部门的宣传引导下,当地玫瑰花种植的“美丽产业”不断壮大,如今已有以马三家子村、长岗子村、裴家乡村、化家村四个村为代表的玫瑰产业集群,2011年,六间房镇荣获“辽宁特产花卉之乡”称号。
“辽中玫瑰曾经摘得全国第二届玫瑰花展览会金奖,享有国家地理标识称号,并进入了中国出口欧洲100个保护产品名单。2020年,辽中玫瑰成为中国首批受欧盟保护的地理标志,这也是沈阳市唯一上榜产品。”李红林介绍起家乡的玫瑰,骄傲满满。
616个花卉温室大棚,占地面积约1500亩;4家花卉种植合作社,年产玫瑰亿枝,年产值达8000万元……六间房镇成为名副其实的“玫瑰之乡”。
搭建平台 叫响产业品牌
玫瑰花让当地村民的钱包鼓了,日子富了,小小玫瑰已成了六间房镇村民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的合作社、花农也开始尝试通过商城小程序、新媒体线上平台推广销售玫瑰花。”李红林说。
在沈阳市辽中区六间房镇马三家子村,村民在修剪玫瑰花。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近年来,辽中玫瑰产业“求新求变”,开创了玫瑰产销新模式。
当地按照“政府+媒体+电商村”的模式,成立六间房镇玫瑰花网上电商销售平台,销售以玫瑰花为主的几十种农副特色产品。通过不断探索电商产业,依托网络、直播等方式助力“辽中玫瑰”进行网上销售,打出线下、线上“组合拳”。
辽中玫瑰的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六间房六品玫”系列品牌不断“出圈”。目前,六间房镇四个“玫瑰产业村”,依托玫瑰花种植合作社,均已成立数字电商平台,被打造成电商村,打通线上销售渠道,拓宽销售路径。
三产融合 打造“浪漫名片”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据辽中区六间房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玫瑰花产业,我们将建设一座玫瑰小镇,让玫瑰推动乡村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三产融合。”
据了解,六间房镇将沿辽河规划打造露地玫瑰种植观赏区。在玫瑰小镇规划区内,建设集玫瑰观赏、订单种植、产品展示及电商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标准玫瑰产业基地,为玫瑰产品深加工提供基础条件,并利用玫瑰花海景观和现代化玫瑰棚区发展特色旅游。
同时,六间房镇将积极推进玫瑰小镇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生态产业综合体示范项目落地;引进、建设玫瑰深加工工厂,实现由玫瑰鲜切花等初加工产品向提炼玫瑰精油、玫瑰多肽、玫瑰黄酮等层次高、附加值高的玫瑰产品转型;打造集玫瑰种植、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提升玫瑰产品的附加值,做大做强辽中“玫瑰经济”。
在沈阳市辽中区六间房镇马三家子村,村民给玫瑰花套袋。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通过“玫瑰小镇”前期建设,六间房镇形成了“两线、一花海、三片区”的“玫瑰小镇”格局和“三环”特色观光路线。并规划建设了300亩露地玫瑰花海,以花海旅游为主线,打造玫瑰主题景观、玫瑰主题餐饮及玫瑰休闲野炊等旅游项目。
目前,玫瑰小镇建设已初具规模,今年将吸引大批游客体验“玫瑰之旅”。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六间房镇将构建完善的电商服务体系,打造集玫瑰种植、采购、仓储、物流等一体化的产业模式。并将深入探索玫瑰花产业发展路径,继续将观光农业旅游项目融入玫瑰花产业发展中,打造玫瑰品牌,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叫响沈阳市市花这张“浪漫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