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这个单词,翻译过来是 1 ,写法是简简单单的一竖,相对于要绕个圈子的 0 来说, 1 无论是从写法还是表意上,无疑都更加直接。
请放心,这篇不是要开车,我想说的呢,其实是佩戴。
这世界上有很多事,可能大家习以为常,但那并非咱们生来就会的,只是因为经历过一个学习过程才觉得“理所应当、本该如此”:比如说你现在穿越回二十年前塞给当年的自己一台智能手机,那个你也只会表现得很震惊也很笨拙,然后在这个你面前重复一遍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且还会出错闹笑话才能勉强掌握——是的,我们其实一路走来都学了很多东西在脑子里,学习与成长是一路相伴的。
(资料图片)
这样想,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些歌手,上了台却在一直摆弄自己的返听耳机,甚至唱到一半实在摆弄不好把它甩到一边儿算逑。因为歌手这个群体还真的……很多人在家听箱子,在车上用车内音箱,沟通时用手机外放,到了录音棚是头戴耳机,人家生活中真的不怎么碰入耳式。若恰好这是个不怎么出现场的录音棚歌手,那对入耳式耳机就更容易陌生了。
歌手群体尚且会发生这种情况,其它人更是无需多讲,事实就是: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对于入耳耳机的佩戴、尤其是后绕式入耳耳机的佩戴,没学过,很陌生。直播间和短视频里戴不好这种耳机的年轻人都非常多,父母辈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当看到 TANCHJIM 先是推出了 Zero ,继而推出售价更贵定位更强大的这款 ONE ,而这两副耳机都是直插佩戴造型时,我觉得这思路是毫无问题的,就应该这样,这种耳机至少人人都知道该如何塞进耳朵里,何况你的名字叫“ ONE ”,岂不更契合了?
而值得一提的是, ONE 并非不能后绕佩戴,它这个斜角直插的设计很有意思,后绕一样很合适,且柔软的线材在后绕时会自然贴合而不怎么翘起来,同时相应的消除了直插佩戴时的听诊器效应。这种依靠卓越设计做到的一塞两戴,远不是那种厂商没这么想你非要这么拧着戴的“小攻略”能相提并论的。
TANCHJIM ONE 作为一款百元出头的产品,它的主要特点我认为有四个,上述“可直可绕的佩戴”只是第一个点。
第二个点是其腔体堪称“尺寸虽小学问可不小”:本体单元前部透明部分是医疗级高透 PC 材料,这种材质可以充分兼顾安全卫生性和美观设计,内侧打磨也很圆润,在直插式耳机里佩戴感颇为不错;铝合金后腔和前部连接工艺十分成熟且严丝合缝,后腔内部采用了三重后腔复合结构专利设计;内置的单元则使用了金属钛球顶 +PU&PEEK 混合材质悬边这样绝对越级的配置,且声腔内做了超平滑设计——你真的没法想象一个区区百元级的塞子,内里的设计和用料能搞到这个程度,直让人想起《让子弹飞》里葛优大爷捂着鼻血的质问:“有这个必要么!?有这个必要么!?”
第三个点是得体的线材加 + 可换线材设计, TANCHJIM 这个厂牌一向设计水平优异,这副标配线材不仅是卖相好看,且前文说了它配合 ONE 的腔体直插后绕皆宜,扛缠绕和弹性韧性都非常好,耐用度一摸就心里很有底。以及,前些年里可换线这种配置要么得上千块要么也得大几百,毕竟光是多出来的插头组件这也是很显然的成本嘛,却没想到今年开始国产几家攻击性破强的厂牌纷纷宽衣解带裸身跳水,把可换线这玩意儿直接干成了百元级配置。可能看到这里有些朋友会发出疑惑的声音——你区区百元塞,可换线有什么意义么?难道我还会为了你去买几百元的升级线么?
疑惑也是合理的,不过,接下来这个疑惑就可以被解释了↓
第四个点: TANCHJIM ONE 这款耳机,实际上它不是一款,而是三款,分别是 ONE ( 插头无麦款)、 ONE ( 插头带麦款)、 ONE DSP ( Type-C 插头,有麦)。
也就是说,除了前两个一望可知是啥意思以外,第三个属于自带 DSP 直接怼到手机 Type-C 口上的就能用的,用长辈们也都听得明白的话来讲这个耳机是直接插手机充电口就能用的,无需转接,而且只比前面两款贵那么 10 块 20 块——三款的售价分别为 138/148/158 元。
那么,如果你买一款 138 元的日常插 口来听歌,忽然有天你的需求又换成了插手机 Type-C 来用该怎么办?简单啦,咱能换线——你看,这答案不就浮现了?
所以这么一款,设计好看做工优良、用料瓷实线材牢靠、佩戴可直插可后绕、能换线也能选择不同版本的百元塞,它的声音表现,是怎样的呢?
在拆封开听之前,我对 ONE 这款产品最担心的点在于低频,因为 TANCHJIM 这个品牌自有其声音审美,他们中高端的产品往往对低频也不会撒开了整,而在入门级产品上如果你对低频收得太严厉,则有可能造成低频能量缺失,从而让听者觉得这玩意儿没力道,一旦判定为“底子虚”那可能听一耳朵就被丢一边儿去了。
然而 ONE 的走位与我预判的完全不同,有线版的 ONE 低频竟然是可以用“敦实”二字来形容的,给了较大的量感和较为直接热情的氛围,泛音的散溢也偏多一些。这种处理方式会对瞬态有些遮蔽,细节之间也会趋于粘连,但这放在百元价位里是没有问题的,起码在我看来这个一点都不虚,还颇能出些气势的低频,远比更细腻却毫无力度那种更加真实,更加有血肉,也更为自然健康。入门塞的低频就像盖饭里的主食一样,米饭给够量人才吃得饱,你给换成鸡蛋大小的雕花小面包的话……你信不信会被砸店?
况且 ONE 的低频绝对不是说量大却没细节那种,它的低频分离度还给得蛮高的,面对高强度高速度的低频音源时也依旧能回放出远超传统百元塞的内容密度,起码框架是维持得住的,当然了超值是有的,能力边界也依旧是明显的,下潜深度和动态这些就搂不住了,还是不要拿太高难度的金属或者交响来考验它了吧。
中频我觉得 ONE 处理得很“合适”,首先这个中频最大的功劳是拉住了框架的完整性,无论是从三频衔接的层面来讲,还是从场感和氛围来说,它都表现出了较为妥帖的完成度,使得这个塞子绝对不会是个听起来拧巴奇怪的玩意儿,而是妥妥的用略凸且坚实的中频给你个暖声中低频流行塞的完整定位。其次它在表现力上没有一路撞南墙的沦为臃肿走向,而是说其基因与泛音的拿捏停留在饱满两个字的劲头上,并没有再做厚做强,这种倾向中性的搞法结合其较为平实的音色,很好的拓展了曲风适应面,也夯出了不错的客观度。听乐器听人声都具备该价位较好的扎实度而不至于刻意煽动。
高频这块儿我要赞一下,因为以前的百元塞,你做到了中低频如上所言的倾向血肉感那你高频就很难不残废,要么砍一大截要么干脆全砍光算逑,而 ONE 的高频比起来堪称有亮度有延伸有细节有空间感的四有青年,亮度没法真的让你感觉到“嘹亮”,却在这个调音基调下无疑是很漂亮的表达了,更重要的是空间撑住了,整个声场立体了——本来这塞子横向声场就令我很满意,具备合理的横向延展和基础表达能力,这下就更全乎了。
以上是 插头版 ONE 的声音表述,与之相对应的是 DSP 版 TANCHJIM ONE 则表达出了略有不同的声音面孔——毕竟是内置 DSP 的,尽管其解码运放部分体积很小,只是集中在小小的 Tpye-C 插头内部,却也足够它自有一些表达上的改变了:
DSP 版的 ONE ,声音整体上要比 插头版更加的挺拔嘹亮,在 版本的基础上低频量感相应的收了一点,换来的是低频的瞬态更加凌厉,中频没那么凸出而是压平了一些,饱满度下降一些的同时分离度提高还挺明显,中高频和高频部分也相应的更利落更透明两分(尤其是中高频那块儿挑亮了一截,使得整体气质也发生了改变)。于是它就变成了一个没那么暖的、更中性的、更器乐倾向的表达,甚至你可以说 DSP 版听起来会更“ HiFi ”一些。这个声儿我觉得在很多人耳朵里,它首先并没有说变得多薄多脆,它还是中低频饱满流的基调,然后在这个前提下曲线明显有了变化多了一抹锋芒,其解析力和很多器乐的表现力在多数情况下是会更抢耳更出彩的,除非说 版上了个又合适又凶的前端才会在这点上反过来压倒 DSP 版——所以大部分情况下 DSP 版在氛围也蛮热情直接的前提下它会显得素质更优秀。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 版本像是一碗主食给够肉也不少的盖饭, DSP 版则像是主食稍微削减,菜量不变,然后多了碗蛋花汤的盖饭,就……你拍照的时候都觉得后者更立体你懂吧?
结合到 Type-C 耳机不光说插手机用起来方便简单,且几乎不存在声音变数(和 口不同, Tpye-C 口的耳机在不同手机下所体现出的声音差异很小,考虑到这是一款入门级定位的耳塞,这个差异你直接归零忽略就行),以及市面上靠谱的 Type-C 耳机大多粗制滥造这个现实情况, 158 买这小家伙,那真的是打电话打游戏听歌看电影介意的省心之作,何况还有朋友跟我反映说这塞子适合睡觉戴呢——并非好习惯啊,还是不建议睡觉戴耳塞的啦 ~
除此以外,这款 DSP 版还有个不可小视的卖点:它能够使用天使吉米官方 App 通过调节 EQ 来完成调音改变听感,且调完之后可以保存数据,那下次你再用这个耳机插别的 C 口设备就也还是这个保存好的声儿,这个凭空多出的玩法兼顾了实用性和可玩性,非常 NICE 。
写到这里,我又觉得 TANCHJIM 这牌子玩得还怪花的:合着你出了个“ ONE ”,但这个 ONE 实际上是三个型号,完后你最具杀伤力的还是这仨型号里最贵却也最划算的那个是吧?你这单枪直入然后一抖枪花别人发现你拿的其实是三叉戟……这么骚气的功夫是那座山上学来的啊?
这就是 TANCHJIM ONE ,一个型号,三款产品, 138/148/158 三种售价,入门佳品随手好物送礼良选,谁都能轻易戴好,谁都能轻易体会出这玩意儿不俗的战斗力和性价比,这才是好产品吖 ~